如何加强预防和扑救高层建筑火灾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0 引言 高层建筑具有人员密集、体积庞大的特征,存在一定的火灾隐患。一旦出现火灾会在短时间快速蔓延,容易诱发严重的火灾事故。在此背景下,有必要深入研究高层建筑的预防和
0 引言
高层建筑具有人员密集、体积庞大的特征,存在一定的火灾隐患。一旦出现火灾会在短时间快速蔓延,容易诱发严重的火灾事故。在此背景下,有必要深入研究高层建筑的预防和灭火救援方法,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的办公和居住环境。
1 高层建筑火灾危险性分析
1.1 高层建筑的火灾风险
高层建筑有着高度大、楼层多、结构复杂、功能多样、人员集中、火灾荷载大、可燃物多以及疏散通道狭窄等特点。高层建筑内部,很多装饰、装修材料为易燃性、可燃性材料,内部出现火灾时,人员疏散、灭火救援的难度较大。采用玻璃幕墙的高层建筑,火灾发生后,由于受到高温的影响,玻璃破碎、坠落,不利于消防车靠近,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救援工作。此外,高层建筑中,电梯井、电缆井、管道井、竖井等结构相互连通,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迅速蔓延,容易形成立体火灾,加剧火灾的后果。
1.2 火灾发生后烟雾流动的特点
高层建筑内部一旦出现火灾会产生大量烟雾,烟雾的流动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同时,火灾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有着明显的不稳定性,可能往各个方向蔓延。其原因在于,火灾发生后,高层建筑内部温度急剧提升,压力大增,受压力作用的影响,烟雾往各个方向快速扩散。高层建筑中出现大规模火灾后,建筑物的内、外温度差异加大,建筑物的内部温度远远超过建筑物的外部温度,温度差异会形成压力差,根据力学原理,受到压力差的作用,建筑物内部的气体会从建筑物上方的出口流向建筑物的外部,而建筑物外部的气体会从建筑物下方的开口进入建筑物的内部,也就是“烟囱效应”,这会加剧烟雾的扩散。
1.3 人员疏散难度较大
高层建筑的高度大,且普遍位于城市中心地带,人流量较大,周围通道容易被堵塞,火灾发生后,登高救援车辆、消防车辆难以顺利到达,人员疏散缓慢。人员疏散难度较大的原因主要是:①人员密集、拥挤。建筑火灾事故发生后,人员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紧张、恐慌情绪,导致人员疏散时发生拥挤、混乱的局面,甚至出现踩踏事故;②消防人员在开展救援工作时,若是由于电力故障导致消防电梯、登高消防车无法正常使用,则会出现与疏散人员争抢楼梯的冲突,延误救援工作,降低被困者的逃生概率;③高层建筑内部的人员数量较多,并非所有人均熟练掌握楼层结构、逃生通道、疏散标志等,逃生通道、避难场所被占用的情况依然存在,受困人员缺乏逃生技能、自救能力,也会增加人员疏散难度。
1.4 容易出现人员伤亡
高层建筑火灾事故发生后,各种物品燃烧会出现大量浓烟,浓烟中包含诸多有害物质,人体吸入浓烟会导致呼吸道、心脑系统损伤,使被困人员出现呼吸困难、昏厥的症状,导致人员伤亡率上升。同时,浓烟也会导致能见度降低,使受困人员紧张、恐慌,受到高温热浪、有毒烟气的冲击,受困人员可能迷失逃生方向或跳楼逃生,导致受困人员伤亡。
2 高层建筑火灾的预防对策
2.1 高层建筑消防设计的优化
在高层建筑中,消防设计质量直接影响建筑消防安全。首先,应合理设计防火分区。对防火区域进行合理划分,有利于减缓火势的蔓延,减小火灾造成的后果。防火分区是根据船舶舱室防火分隔原理,在建筑物中采取合理的防火分隔方案,并借助有效地控制手段,将单个防火区域的密实性发挥到最大,避免火势由垂直、水平方向扩散到其他相近的防火区域内。其次,设置消防车通道。火灾发生之后,为了使消防车可以迅速到达现场开展救援活动,需要在设计时设计消防车快速通道。再次,疏散楼梯与安全出口设计。单个防火分区应设置两个以上的出口,且要在不同位置设置。火灾发生后,楼梯是唯一疏散通道。所以,消防设计中,重点是对楼梯数量、宽度等参数进行合理设计。通常来说,高层建筑应选择封闭式楼梯当作疏散楼梯。最后,疏散距离设计。对疏散距离进行科学设计,可以帮助人员在火灾发生后迅速到达安全区域。疏散距离具体来说是房间最远点与门口之间的距离、楼梯门与室外地面之间的距离、门口与疏散楼梯之间的距离,应遵循国家规范标准的要求进行设计。
2.2 重视高层建筑的消防检查
①要定期对高层建筑的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进行检查,检查消防设施是否存在损坏、过期和丢失。对无法正常使用的设施器材及时联系相关单位进行维修、保养和购买,防止出现消防安全隐患;②重点成立防火巡查小组,明确巡查内容,对高层建筑内特别是公众聚集场所进行24h 巡查,督促商户全面整改各类动态隐患;③对消防通道进行定期检查,发现杂物及时进行清理。严禁居民电动车或者其他物品占用疏散通道,通过张贴通告、上门宣传等方式为居民普及消防安全常识。
文章来源:《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网址: http://www.zgyfsyxbzz.cn/qikandaodu/2021/0128/521.html
上一篇:应用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与护理
下一篇:输液真的能通血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