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瘟终结者” ——彭匡时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彭匡时(1917—2017),湖南浏阳人,是我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的高级畜牧兽医师。他被称为“牛瘟终结者”,全程参与了牛瘟疫苗研制、推广、彻底根除三大战役,为我国彻底消灭
彭匡时(1917—2017),湖南浏阳人,是我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的高级畜牧兽医师。他被称为“牛瘟终结者”,全程参与了牛瘟疫苗研制、推广、彻底根除三大战役,为我国彻底消灭牛瘟做出了巨大贡献。除了消灭牛瘟,他还编写了许多兽医学经典著作,71 岁时完成了《英汉兽医词典》编纂,80 岁又参与编写了《中国消灭牛瘟的经历与成就》,87 岁完成《英汉寄生虫大词典》编纂。
1917 年,彭匡时出生于湖南。在当时,湖南乡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养牛,牛是农家的重要财产之一,可一旦牛瘟发作,损失就非常大。生于农村的彭匡时从小就暗暗下定决心,要帮乡亲们找到消灭牛瘟的方法。长大后,彭匡时考取了西北农学院(现西北农业大学)。1940 年于西北农学院畜牧兽医系毕业,经过盛彤笙先生的推荐前往西北防疫处工作。
西北防疫处位于甘肃兰州,是甘肃、青海、宁夏三省交界之地。在当时,这里牛瘟肆虐,每3~5 年就会爆发一次,无数的牛死于牛瘟,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人们束手无策,全世界都没有解决牛瘟的办法。彭匡时看着惊恐又无助的农民们,心里十分着急,尽管条件艰苦,战乱频频,他们还是一直坚持对病死动物进行病理剖检,病原鉴定、驯化致弱,坚持不懈地寻找防治牛瘟的方法。
1941 年,彭匡时转到农业部中央畜牧实验所工作,当时还不知道到底哪种弱毒疫苗对牛瘟最有效。彭匡时当时研究的是牛瘟兔化弱毒疫苗,当时的实验条件非常有限,实验设备和人员都很短缺,但彭匡时等人还是坚持了下去,并对鸡胚化弱毒苗和其他牛瘟弱毒苗进行了试验、比较,得出了“牛瘟兔化毒在兔体的遗传性已趋稳定,可以成为征服牛瘟的首选种毒”的结论。
1946 年,在肯尼亚内罗毕召开牛瘟会议,中国代表向大会报告了中国鸡胚化牛瘟弱毒苗及兔化牛瘟弱毒苗的研究试验结果。大家一致认为,中国研发的这种弱毒苗不仅预防效果好,生产成本还低,是防治牛瘟的最佳武器。
虽然研发出了牛瘟疫苗,但实行全国推广免疫还是非常困难的,直到1949 年以前,全国牛瘟肆虐的情况还是非常普遍,对我国畜牧业的影响非常大。
1950 年,彭匡时发表《兔化牛瘟疫苗的制造与施用》一文,并被调往农业部畜牧兽医局工作。1953 年,牛瘟防治取得显著成绩,农业部在全国召集大量专业兽医和科研人员前往青藏、川藏等牛瘟疫源地,彭匡时正是带队人之一,在环境异常艰苦的条件下,牛瘟兔化弱毒疫苗突破了利用藏绵羊或牦牛现场制苗、就地防疫的技术瓶颈取得了新的进展。彭匡时等人日夜跟踪监测牛群,每一头牛都要进行注射疫苗,观察,复查等程序,付出了大量的心血。1956 年,在青海疫区囊谦县彻底根除牛瘟,也让中国提前了半个多世纪根除了牛瘟,写下中国畜牧兽医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图1 彭匡时(图源:农民日报)
彭匡时这样回忆到“在这场围剿牛瘟的战役中,有的同行因遭遇交通事故、雷击、土匪杀害而牺牲。我有一次被马甩到冰河里,也差点送了命。”在工作中,彭匡时等人不畏艰苦,冒着生命危险打赢这场牛瘟战役,这种执着、勇敢、无私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
1966 年“文革”开始,彭匡时被下放到甘肃嘉峪关三九公司奶牛场进行劳动改造,不得不暂时放下热爱的科研、畜牧事业。在社会纷争逐步平稳后,彭匡时积极地汲取国内外先进的兽医知识以及防疫相关技术,发表了《有关新生仔猪死亡原因的研究》《动物病毒的形态结构和分类》《牛结核病综述》等等研究性文章。
1982 年,已经64 岁的他,又牵头编纂《英汉兽医词典》。彭老工作起来几乎忘记了时间,他的女儿说:“在单位编,在家里编,每天除了吃饭睡觉都是在工作。弟弟结婚,父亲也只是匆匆赶来露个面,就又跑回去编词典。”彭老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真的非常让人感动。1989 年,《英汉兽医词典》终于编写完成,这部词典收词8 万多条,近200 万字,填补了我国兽医学邻域工具书的空白[1]。87 岁的彭匡时又编纂完成了《英汉寄生虫大词典》[1],这部专业著作对我国兽医寄生虫学的发展非常重要。
彭老热爱读书,特别是我国古代诗文。99 岁高龄的他还编写完成了130 多万字的《中国历代优秀诗文类纂》,100 岁时编纂完成《唐诗正义》。他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我国的璀璨文化,让中国经典诗文继续流传下去。
彭匡时老前辈这一生兢兢业业、全心全意的投入我国畜牧兽医工作,带领我国科研工作者根除了牛瘟,还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研究成果,他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工作的热爱与激情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文章来源:《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网址: http://www.zgyfsyxbzz.cn/qikandaodu/2020/1010/340.html